饮食常识Manual

跟着膳食指南为孩子调理饮食|中国学生营养日

2024-05-21 09:27:1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但我国儿童青少年却面临着严峻的双重营养不良挑战。双重营养不良指的是营养摄入不足与营养摄入过剩同在,从而导致营养缺乏病、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、营养过剩两个极端营养问题同时出现。

  儿童青少年出现双重营养不良的症结与饮食息息相关,对照我国儿童膳食指南的推荐,现实生活中儿童的饮食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。

  对于主食的摄入,有些孩子常常过分偏爱精加工的谷类食物。这类主食不仅会使孩子体重上升,还可能增加其未来患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。

  蔬菜对有些孩子来说是如“黄连”一般地存在。或是由于寡淡的味道,或是由于难嚼的口感,无论是婴幼儿还是学龄儿童,蔬菜的摄入量大多少于指南的推荐量(2~5岁100~ 300克/日;6~17岁400~500克/日)。膳食纤维缺乏,会导致孩子出现便秘、积食,以及微量营养素缺乏等。

  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奶类对于儿童健康的重要性,但大范围人群调查提示我国居民奶类摄入难以达到膳食指南每日300克的推荐量。奶类摄入不足减少了钙的摄入,骨骼健康也就得不到保证。研究发现,给生长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补充奶类,有助于身高和骨量的增长。还有研究显示,老年时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,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奶类摄入偏低有关。

  因此,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奶类摄入350~500毫升,学龄儿童每天摄入300毫升左右的奶类。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可以选择酸奶或舒化奶,超重肥胖的孩子最好选择低脂奶或脱脂奶。

  我国儿童豆类的摄入量也远低于推荐摄入量(干豆类15~25克/天,相当于北豆腐30~50克/天)。日常饮食中,孩子们摄入的肉类越来越多,常超过指南推荐量(2~5岁50~75克/日;6~17岁100~150克/日)。大豆类制品不仅优质蛋白质含量高,不饱和脂肪酸占比也高。增加豆类的摄入量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带来的肥胖风险,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。

  学龄儿童容易出现烹调油超量摄入。一方面是由于煎、炒、炸等烹调方式用油量大,另一方面是由于过量的零食导致油脂摄入过多。儿童油脂摄入过多同样会增加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。因此,家长在烹调饮食上要控油。

  儿童日常饮食也容易出现烹调油摄入过于单一的问题。比如,有些家长觉得橄榄油好,全家无论老少就都只用橄榄油。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确实较高,但其必需脂肪酸含量却没有大豆油高。所以,食物多样化不是仅指水果蔬菜,烹调油亦是如此,建议大家尽量购买小包装的各类植物油,保证食用油多样化。

  有些孩子不爱喝白水,就用喝饮料替代饮水。但我国目前市面上一半以上的饮料都是含糖饮料。含糖饮料摄入过多会增加儿童龋齿、超重肥胖、2型糖尿病、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病风险。即使是零卡无糖饮料,也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。

  所以,各年龄段的儿童都应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,任何饮品都不能替代饮用白开水。2~5岁儿童每日应饮水600~800毫升;6~17岁青少年每日应饮水1000~1500毫升。

  帮助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康饮食习惯,不仅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的改善,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生长潜力。具体的饮食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慢慢培养。

  1.家长要保证孩子规律进餐,不在两餐之间添加高能量零食和饮料,两次正餐间隔4~5小时左右。进餐时间不少于20分钟,不超过40分钟。

  2.家长要纠正儿童挑食、偏食的行为,可通过改变食物的花样和口味引导儿童正确饮食。

  3.消除进餐分心行为,如看电视、玩手机等。父母应保持良好的进餐行为,为儿童树立榜样,不在餐桌上批评、教育孩子。

  4.有些青春期女生为了追求苗条盲目节食,导致代谢紊乱,严重者甚至出现神经性厌食。父母和学校要对青春期女生加强引导,树立正确的体型认知,适应青春期体型变化,保持体重的合理增长。

  5.教孩子正确认识食物。儿童青少年应从认识食物开始,了解相关的营养常识,学会选择与合理搭配食物,并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。

  6.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。鼓励儿童青少年参与食物的准备和烹调。参与食物的准备过程,能让孩子锻炼动手能力,也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。在进餐过程中,保持心情愉快,舒适的环境可以更好地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。

  7.学会查看食品标签,正确选择健康零食。父母及儿童在购买零食时要学会查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信息,尽量选择低盐、低脂和低糖的零食。家长要培养儿童少吃或不吃高盐、高糖、高脂肪零食的习惯。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鲜蔬菜、奶类以及坚果是儿童零食的优选。

搜索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