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食常识Manual
拒绝“甜蜜”负担让孩子远离无形伤害
甜食饮料不仅满足人们的味蕾,还抚慰了很多“打工人”紧张的心灵。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饮料、零食,总能吸引人们驻足购买。 糖确实能给人带来短暂快乐,甜蜜又解压,但是这种廉价的快乐并不持久,长期高糖饮食危害极大,会悄悄毁掉人们的健康。尤其是正值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,如果放任孩子“撒开肚子吃”,会带来很多健康危害。济南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们,一定要让孩子远离高糖饮食,避免无形伤害。 食品中的添加糖主要包括果糖、葡萄糖、果葡糖浆、蔗糖和麦芽糖等。果葡糖浆是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;蔗糖在消化道内会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;麦芽糖则会被分解为双分子葡萄糖。因此,高糖饮食主要是指葡萄糖和果糖的大量摄入。 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推荐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,每天不超过50g,最好控制在25g以下。 高糖食物是指含有大量糖分的食物,一般是加工食品,如糖果、饼干糕点、奶茶饮料等。某些水果虽含糖量较高,但能提供其他重要营养物质,被认为是健康食物,如香蕉、葡萄等,但也要注意控制摄入量。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,含糖饮料是摄入添加糖的主要来源,其他还包括糖果类、蜜饯类、膨化食品类、雪糕冰激凌、饼干蛋糕类和调味乳制品类食物等。 导致肥胖。高糖饮食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剩,多余的热量会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,从而导致肥胖。多项研究表明,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超重与肥胖会一直持续到成年,大幅度增加了成年期患心血管疾病、血脂异常、糖尿病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、肌肉骨骼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风险。 引发龋齿。附着在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中的糖分会产生发酵反应,形成酸性物质溶解侵蚀牙齿结构,导致龋齿形成。而高糖食物含有较多游离糖,是致龋菌代谢的重要能源。儿童更容易患龋,是因为乳牙矿化度低,硬度比恒牙差,一旦发生龋齿,进展会很快。 诱导近视的发生和进展。高糖饮食可以激活巩膜胰岛素信号通路并激活“糖酵解-乳酸-乳酸化-No tch1”信号轴,诱导巩膜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增多、胶原减少,导致近视。长期过量摄入糖分会使巩膜软化,使其支撑作用大幅降低,失去巩膜保护的眼球会在眼内压的作用下不断被拉长,最终使假性近视朝真性(轴性)近视转变、低度近视向高度近视发展。 导致糖尿病的发生。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,长期高糖高热量饮食和不运动是主要环境致病因素。高糖饮食会导致较高的餐后血糖变化,胰腺会分泌更多胰岛素来平稳血糖,长期可引起糖代谢紊乱,进而可能会出现胰岛素抵抗,严重则会诱发糖尿病。 引起人体慢性炎症反应。高糖饮食可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恶化的重要诱导因素。近几十年来,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、红斑狼疮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,有研究提示,高糖饮食可促进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,可加重多种炎症性疾病。 可能会让人抑郁。有研究发现,高糖饮食和精神疾病如抑郁、焦虑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ADHD)之间存在关联。软饮料消费量较高的青少年,发生精神障碍、多动症、行为障碍的风险更高。 影响颜值,促进皮肤衰老。有研究表明,高糖饮食会刺激胰岛素分泌,导致皮脂分泌增加和毛囊角化,增加皮肤长痘的风险。葡萄糖的羧基可以和DNA、蛋白质的氨基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糖基化终产物,能糖化胶原蛋白、弹性蛋白,进而导致皮肤弹性下降、颜色暗黄,加速皮肤衰老。 选择低糖或无糖食品,控制每天添加糖的摄取总量。购买食物应仔细阅读食品配料表,首先看排序,越靠后添加量越少;其次看名称,添加糖的种类越少越好。 天然食物如主食、蔬菜、水果等本身也含糖,能提供人体每日必需能量,维系健康,是“好”糖,但也要合理均衡摄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