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食常识Manual
防范失温注意饮食安全!冬季地震灾后健康防护知识请学习
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,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.2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公里。气象部门提示,救灾避灾人员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,防范人体失温情况出现。同时,为避免地震灾区在严寒气候条件下,可能对受灾群众饮食健康造成危害,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示,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饮食安全: 失温,即失温症又称低体温症,是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,从而造成核心区温度降低的病症。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奚小土解答,人体的总产热量主要包括基础代谢、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和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。一般情况下,人体通过体温调节机制,可以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,从而维持正常体温(腋下温度为36至37℃)。如果热量生成减少或流失增多,平衡被打破,就会引起失温症。 一走:串联行走测试法。行走时,后脚尖接触到前脚跟,呈一条直线。若难以完成上述行走,说明躯干运动失调,提示可能存在失温。 二听:听说话时口齿是否清晰、语言逻辑是否混乱。若行为和言语异常,应高度警惕失温症。 三看:看是否有持续发抖、走路不稳等异常行为,面色是否苍白,目光是否迷离。如果出现上述情况,提示可能存在失温。 轻度失温:失温者的体温降至32至35℃;颤抖、双手麻木、无法完成复杂动作;呼吸快而浅;皮肤上出现“鸡皮疙瘩”;可能感觉疲劳、腹部疼痛;反常的尿多。 中度失温:失温者的体温降至28至32℃;有更明显的肌肉不协调,行动更迟缓、困难,伴有步伐不稳、方向感混乱等表现;面色苍白,唇、耳、手指和脚趾的颜色可能变蓝;可能产生短暂“热起来”的错觉,做出反常举动,如脱衣等。 重度失温:失温者的体温降至28℃以下;肌肉颤抖通常已停止,肌肉协调能力几乎完全丧失,不能行走;出现说话困难,思维迟钝等情况;暴露的皮肤变蓝;可能昏迷。 一旦出现失温情况,要保持冷静,及时开展自救互救和及时就医。遭遇失温时,首先去除导致失温的原因,其次根据失温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。 若出现轻度失温的情况,失温者应迅速转移到温暖、避风、避雨的地方,更换干燥保暖的衣物,补充高热量食物,以恢复身体机能。 如果失温症状较为严重,已经丧失了活动能力,施救者应将失温者立即送医。无法立即送医时,施救者可进行现场急救。失温症的现场急救原则为尽一切可能减少失温者热量流失、促进核心体温回升、维持生命体征。 减少失温者热量流失的方法包括:脱去寒湿衣物,擦干身体,更换暖和干燥的衣物,或用干燥的毛毯、被褥、保温毯等包裹身体。 促进核心体温回升的方法包括:外部加温和能量注入。外部加温主要是对身体核心区域进行加热,如在失温者心前区、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核心区域放置热水袋。能量注入主要是补充高热量食物,如有条件,也可进食温经散寒、温通血脉的食物或药物,如红糖姜水等。 需要注意的是,施救者不要揉搓失温者的四肢,这样做会让外周低温的血液回流,使失温者核心部位的温度进一步下降,进而加重病情。 若局部有冻伤者,可以使用中药制剂进行局部处理。冻伤未溃,选用麝香活血化瘀膏、蛇油冻疮膏、云南白药酊、正红花油等外用。冻伤已溃,选用湿润烧伤膏、京万红软膏、康复新液等中成药外敷。 1、地震可能造成城市供水管道破损引发的水质污染、农村水井污染等,不确定水质是否安全时,如条件允许请尽量购买饮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包装饮用水;如需饮用自来水或水井水等,请将水烧开煮沸10~20分钟杀菌消毒后饮用,切忌饮用生水。 2、对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可疑有轻度污染的水,要用氯制剂等药物消毒后再作为饮用水;对蓄水池、储水缸、储水桶等存储水,一律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饮用;装运饮水的容器必须经洗刷干净并消毒后方可使用;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可疑被这些物质污染的水源,不可饮用。 1、有严密定型包装的食品,如罐装、瓶装、铝塑复合袋装食品、被污水浸泡过或被埋压而无渗漏污染的食品,可清洗外包装再经消毒后食用;有渗漏污染可能的,应开启包装,检查无异常后,经有效加热消毒后方可食用。避免食用来源不明、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。 2、严防食品受到细菌、霉菌、寄生虫及其它昆虫、化学品等的污染;生肉、禽类和水产品要和其它食物分开;食盐要避免掺入杂质;饭菜要彻底煮熟,即煮即食;食品加工地有防蝇、防鼠措施;不用脏水清洗瓜果蔬菜;不吃腐败变质食物;不吃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,或有怪味的食品,不吃凉拌菜;不捕食野生动物;保持餐具洁净。 3、请勿食用以下食品:被水浸泡的食品;不明原因死亡的畜禽、水产品;埋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、瓜果等;来源不明的、无明确食品标识的食品;严重发霉的大米、小麦等;不能辨认品种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;加工后在常温下放置了4小时以上的熟食等。 4、婴幼儿及老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要注意特别关注,婴幼儿的奶粉应当先将水煮沸,冷却到70度左右冲调奶粉,再冷却到40度左右再给孩子喝,以免造成细菌病毒对孩子的侵袭。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包装饮用水冲调奶粉。 1、接触食品人员中发现传染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,须立即停止其接触食品的工作,并进行隔离、治疗。 2、餐饮具使用前后做好清洗、消毒处理,消毒方法最好采用物理蒸煮法,也可以用药物消毒。当没有足够的清洁水,不能进行洗刷消毒时,须使用一次性符合卫生标准的餐饮具,尽量做到专人专用餐饮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