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食常识Manual
蓝鲸为什么能长那么大?自己的伙食自己养越级抢占底层资源
很多人都会想要亲眼见识一下恐龙时代,那个巨兽遍地的时期该有多么的雄伟壮丽。但实际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就在我们现代,如果能亲眼见到它,那带来的震撼可能比恐龙还夸张,它就是蓝鲸。 如此巨大的体型绝对令人难以置信,而且它们还是哺乳动物且生活在海洋中,一切都显得如此的不同寻常。不过如果不是海洋,可能真的无法容纳如此夸张体型的生物,海洋能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食物,海水支持着鲸鱼的生存重量。陆地上的动物就不可能动物长得这么大,因为它们必须支撑自己的重量抵抗重力。 尺寸可能有代谢优势,但这是有代价的。对于蓝鲸来说,生存其实也很难,因为它们的身体体积很大,所以需要更多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营养。 蓝鲸夸张的体型该如何解释呢?在《科学美国人》的一篇文章中,生物学家 Eric M. Keen认为蓝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,是因为它们的一个特点:高度专业化。虽然其他鲸鱼能够捕食不同类型的猎物,但蓝鲸只以磷虾为食。 会吃磷虾的动物可不只有蓝鲸,鱼类、海鸟和海豹等等很多物种都会吃磷虾,要缓解这样的压力,蓝鲸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专业化。 但生态专业化在零和博弈的世界里是一把双刃剑,对某一方面的投资是以牺牲其他方面为代价的。专业化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,但也带来了脆弱性。对生态系统的任何改变往往首先伤害的是专业化者,而且伤害最严重。捕食者越专业化,就越难后退。相反,捕食者更有可能在更深层次的生态防御上获得更大的成功。这样一来,专业化的选择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循环。 蓝鲸确实体现了这种专业化难题。为了争夺磷虾,它们进化出了远距离效率,却以牺牲机动性为代价。这样的身体对它的工作来说很棒,但在争夺其他猎物时就会陷入困境。其他须鲸太过敏捷,猎物选择多得多,能量需求却少得多。因此,蓝鲸必须更加坚定地依赖磷虾。 这一切还有一个问题。体型是蓝鲸饮食的关键,但体型也会增加鲸鱼的整体能量预算。体型越大,需要的食物就越多,而世界上海洋中能够满足食物需求的地区就更少了,因此需要体型更大、能量储存更多、效率更高的鲸鱼才能游得更远。但体型越大,需要的磷虾就更多…… 蓝鲸就是这样陷入了专业化的循环中:它需要足够大才能吃得足够多,才能长得更大。手段和目的已经变成了一个整体,生态防御已经成为陷阱,蓝鲸的唯一出路就是变得更大。 蓝鲸是磷虾在自然界的单体最大消费者了,因此按常理去推测,蓝鲸数量的减少应该会让磷虾的数量大量增加才对。但实际上科学证据表明,蓝鲸的数量下降后,磷虾的数量也随之大幅减少,甚至以磷虾为食的鱼类数量也跟着减少了! 这听起来似乎很不符合逻辑。一般来说,捕食者减少,被捕食者的数量就上升了,这样的“常识”在很多物种身上都得到过解释,比如上个世纪美国大肆猎杀狼后,导致食草动物数量大增,啃食了大量的植物,影响了整个生态;我国上个世纪对食肉物种的偷猎也很猖獗,导致比如虎豹豺的数量降低,让野猪的数量变到了泛滥的程度。 蓝鲸跟着猎食者不同的地方在于,它虽然吃磷虾,但是也会“养”磷虾。一篇题为《鲸鱼维持了磷虾的高丰度;两者都是南大洋的生态系统工程师》的论文解释了蓝鲸和磷虾的这种非同寻常的关系。 蓝鲸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浮游植物所需的营养,比如铁和氮。在蓝鲸粪便的施肥之下,大量的浮游植物茁壮成长,而这些浮游植物又是磷虾的主食,于是就变成了很奇妙的循环:蓝鲸越多,浮游植物越多,然后磷虾也就越多了。 浮游植物和磷虾增多后,整个生态系统也随之得到养分,促进了良性的循环。这也许也是蓝鲸的专业化演化中的一部分,只能说确实是非常稳固,如果不是人类的干预或者意外的自然灾害,也许蓝鲸还能在未来长得更大,更震撼。 如今的蓝鲸正处于捕鲸活动猖獗、海洋变暖的环境中。在一些国家仍然不放弃商业捕鲸的现在,只有一小部分蓝鲸幸存下来。例如,南大洋仅剩下 0.1% 。迄今为止,总共有大约290万头大鲸被捕杀。在一些地区,中型捕食者数量增加,填补了捕鲸活动留下的生态真空,使大型鲸鱼的恢复更加困难。 在同一时期,我们还看到浮游植物产量和磷虾丰度长期下降,部分原因是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。换句话说,这种情况下,蓝鲸失去了最初允许其进化出超大体型的条件。与此同时,不断增长的航运继续带来噪音并时常与鲸鱼发生碰撞事件,持久性污染物在食物网中积累,海洋酸化等;这样的原因不胜枚举。 一些鲸鱼物种可能很容易适应这些不断变化的条件,例如通才座头鲸或小型小须鲸。但蓝鲸不行,它是寒冷和富饶水域的专家,其唯一的适应手段就是变得更大。 这就是蓝鲸的困境:一方面是巨大体型的循环专业化模式;另一方面是其海洋家园的食物网迅速恶化。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兽时代,希望巨兽的代表能有生存机会,确保这个时代能够持续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