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食常识Manual
爱国卫生月减肥要科学 施膳也要辨证
漯河市妇联2024年4月是第36个爱国卫生月,今年的主题是“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”。今年2月,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(2024年版)》和《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(2024年版)》,专门教我们怎么科学控制体重。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。根据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(2020年)》显示,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、肥胖率分别为34.3%、16.4%;6-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.9%;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.6%。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。 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,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,包括2型糖尿病、脑卒中、冠心病和高血压等,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。所以控制体重、保持身材对于健康至关重要。 健康成年人常用体质指数(BMI)和腰围(WC)作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。 成年人腰围(WC)标准:85cm≤成年男性WC<90cm,80cm≤成年女性WC<85cm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前期;成年男性WC≥90cm,成年女性WC≥85cm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。 6~17岁儿童青少年可以采用腰围身高比进行中心型肥胖判断:6-17岁男生和6-9岁女生腰围身高比大于0.48,10-17岁女生腰围身高比大于0.46建议判定为中心型肥胖。 肥胖属于中医学“脂人”“膏人”“肥人”等范畴,最早记载于《黄帝内经》。中医认为,肥胖属本虚标实证,辨证涉及痰、湿、热等病理因素,常兼夹痰湿、血瘀、气郁等标实之证,其病位多在脾胃,与肾气虚关系密切,并可涉及五脏。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: 痰湿内盛证:形体肥胖,身体沉重,肢体困倦,脘痞胸满,可伴头晕,口干而不欲饮,大便黏滞不爽,嗜食肥甘,喜卧懒动。 气郁血瘀证:肥胖懒动,胸闷胁满,面晦唇暗,肢端色泽不鲜,甚或青紫,可伴便干,失眠。 脾虚不运证:肥胖臃肿,神疲乏力,身体困重,脘腹痞闷,或有四肢轻度浮肿,晨轻暮重,劳则尤甚,饮食如常或偏少,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,小便不利,大便溏或便秘。 脾肾阳虚证:形体肥胖,易于疲劳,四肢不温,甚或四肢厥冷,喜食热饮,小便清长。 减肥三分靠动,七分靠吃,即辨证施膳的中医食养。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指导下的调养方法,强调根据体质、病因、病机、证候,给予不同食养方案,具有调和气血、平衡人体阴阳、辅助疾病防治的作用。现推荐几款适用于不同证型食养方(温馨提示:孕期女性请中医师指导下使用): 制作方法:将鲜芦根、淡竹叶洗净,荸荠去皮洗净,打碎入锅,加清水煮约20分钟。 制作方法:将赤小豆、薏苡仁洗净,浸泡2小时,橘皮稍加浸泡。再与粳米一起放进锅内,加入适量清水,大火滚沸后,改为中小火再煮约30分钟即可。 制作方法:佛手洗净,切成片,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大火煮开10分钟,去渣取汁,再放入粳米、大枣、百合,加入适量清水,大火煮开5分钟,转中小火煮30分钟,熬煮成粥食用。 制作方法:将材料放到纱布包或药袋内,扎紧,沸水冲泡10分钟,煮开效果更佳。 主要材料:鲜山药50g,莲子15g,枸杞粉5g,面粉50g,牛奶50mL,鸡蛋1个。 制作方法:山药洗净削皮,莲子去莲芯留莲肉稍浸泡,再和山药一起放入锅中,蒸20分钟,晾凉后筛入面粉和枸杞粉,倒入适量牛奶、鸡蛋、酵母,搅拌成糊状揉成面团,擀成约5mm厚的面片,盖保鲜膜发酵半小时至原来的两倍厚,放入电饼铛,烙饼模式烙熟。 制作方法:猪肚清洗干净后焯水切块备用,核桃仁对半分开,益智仁稍加清洗,将所有食材和猪肚一起放入煲内,大火煮沸后改为中小火再煮40分钟,调味即可食用。 针对肥胖患者的不同体质,选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,有助于达到减重效果,维持健康体重。(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药学部)